印度《欧亚时报》13日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法国最近在辽阔的太平洋进行了“对抗北方2023”大规模空军演习。美国空军官员宣称,这次演习是在模拟与中国爆发大规模冲突的背景下,验证美国空军近年重点发展的“敏捷作战运用(ACE)”理论,并在这次演习中“经受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严峻的考验”。
外媒报道截图
报道称,这次演习于2月10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底,美国空军、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出动了战斗机和轰炸机,在空中加油机、空中预警机以及日本战斗机、法国和澳大利亚运输机的支持下,在横跨太平洋1200英里的大范围地区展开全面演练,以测试他们在偏远和简陋的空军基地作战的能力。参加这次演习的2000名四国官兵一共在10个空军基地展开高强度作战训练,这些基地从日本北部的硫磺岛,到塞班岛和关岛,一直延伸到太平洋南部的帕劳。
据介绍,“对抗北方”系列演习始于1978年,从其名称就知道,它原先是美日针对苏联的大规模空中演习,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空军的日益壮大,美国空军将其假想敌对准了解放军。报道称,美国空军近年一直在推动所谓“敏捷作战运用”理论,以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同级别对手日益增加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挑战。
按照五角大楼的说法,中俄开发了涉及数千枚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远程精确火力,对现代防空系统的技术能力构成了巨大挑战,美国的海外基地很容易受到攻击。“例如中国可以打击美国在西太平洋第一和第二岛链的军事设施。最重要的是,中国和俄罗斯是唯一拥有可操作高超音速武器的国家,而美国仍在努力追赶。”
因此,美国空军强调,在未来与中国爆发大规模冲突时,为防止部署在几个重要基地的空军战机被解放军“一锅端”,美国必须在整个冲突区迅速部署、分散和机动作战能力,尤其是要将战机快速转移到西太平洋的小型机场。按照这个思想,美国空军提出“中心-辐条”部署模式,一旦局势进入高度紧张状态,美军战机就要迅速从被称为“中心”的关岛等主要基地,像车轮辐条那样分散部分到附近几个较小的分布式基地,从而增加解放军导弹的打击难度。
利用运输机大规模运送物资前往偏远机场是这次演习的重要内容
美国空军已经针对“敏捷作战运用”理论进行过多次演练,但今年这次演习的确非常不同。美国空军上校贾里德·帕斯利在演习结束时说:“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具攻击性、最具挑战性的‘对抗北方’演习。”美国空军驻关岛安德森基地第36联队指挥官保罗·R·伯奇准将表示:“就这些基地遇到的挑战范围和复杂性而言,2023年的‘对抗北方’演习与前几次完全不同。”
按照美国空军的说法,在这次超大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对抗北方”演习中,尽管证明了“敏捷作战运用”理论能给解放军“添麻烦”,但美国空军自己的麻烦也不小——在如此分散的部队态势下,美空军面临的挑战更多。
报道引用伯奇的话称,驾驶飞机前往偏远地区的机场很简单。然而,在这些地方建立完整的保障体系,为降落的战机快速进行加油、重新装填弹药和维护更为复杂。“专家们认为,在一个基础设施缺乏、支持较少的偏远岛屿环境中执行这些补给任务非常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遭到解放军导弹威胁的情况下。
美军机空中加油
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国防工业代表甚至搬出了人工智能(AI),认为它们可以解决美国空军在执行远距离作战时可能面临的挑战。谷歌首席技术官办公室的技术总监托姆肯尼表示:“优化更具弹性的供应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它能在人类之前预测何时会因天气、供应短缺或敌对威胁而出现供应中断。拥有能提前准确预测供应链中断的自动化系统将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老司机注意到,美军近年在持续针对解放军的准备工作举不胜举,从美国海军的“分布式杀伤”、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再到美国空军的“敏捷作战运用”理论,几乎每个军种都特意强调了如何打破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它们效果如何还不好说,但要求美国国会大手笔增加拨款倒是绝好的借口。
当然,我们也绝对不能轻视美国拉拢盟友演练的各种“战争准备”——尤其是这些演习针对性越来越强的情况下。
延伸阅读:
媒体:中美最新航母离形成战斗力只差一步 山东舰有个优势
来源:枢密院十号
美国《海军时报》网站10日称,拖延已久的美国最新“福特”号航母将首次配备完整的舰载机联队进行全战力演练,这将是该航母具备全面作战能力的最后一步。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中国国产航母山东舰也传出好消息——央视《军事报道》3月9日称,山东舰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已经完成了航母的整备周期和训练周期,甚至展望“将在不久的将来与辽宁舰编队共赴远海深蓝”。
媒体报道
先来看看“福特”号航母的最新进展。《海军时报》称,该航母在去年的短暂部署期间,配备了约80%的舰载机联队,包括“超级大黄蜂”战斗机、E-2D“高级鹰眼”预警机、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以及MH-60“海鹰”直升机等主要舰载机型号。
相比之下,“福特”号航母于3月2日开始的“合成部队训练演习”(COMPTUEX),是美国航母全面部署前的最后一道认证,同时旨在将航母打击群元素进行完全整合。报道称,参加该演习的包括“福特”号航母、“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诺曼底”号和“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拉马吉”号、“麦克福尔”号和“托马斯·哈德纳”号。
美国海军宣称,此次演习“通过联合规划和执行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性的训练场景,评估航母打击群在海上进行军事行动和向岸上投射力量的能力”。
“福特”号航母
“福特”号航母指挥官格雷格·霍夫曼表示,在这次演练中,该航母将首次配备完整的舰载机联队,“这将使我们有机会继续改进管理、运作以及高强度地起降战机的流程。”报道提到,由于“福特”号的舰岛比“尼米兹”级航母的位置更靠后,从而腾出飞行甲板上的额外空间,可以让舰载机的调度更为充裕。美国海军称,这些变化加上航母采用的最新技术,可以保证舰载机的出动效率提高30%以上,“预计在期间舰载机联队将展现前所未有的出击架次。”
此外,“福特”号采用的双波段雷达系统和电磁弹射系统等新技术也将在这次演习中进行全面测试,从而为同级的“肯尼迪”号等后续航母提供训练标准。按照规划,“福特”号通过COMPTUEX演习后,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全面部署。
山东舰
老司机注意到,央视《军事报道》的报道提到山东舰时强调,“从单波次最大出动量的提升,到单位时间内最大出动量的突破,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也是战斗力的提升,更是我们中国航母人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艰辛探索和跋涉。”显然,尽力提升舰载机出动效率,同样也是当前山东舰的主要任务。
尽管中美航母形成战斗力的流程和标准并非完全相同,但从央视的报道来看,山东舰距离最终形成战斗力可能也不远了。事实上,山东舰在训练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与“福特”号也非常相似。众所周知,山东舰与辽宁舰虽然外形相似,但实际在诸多细节上都根据中国海军的使用经验进行了优化,包括采用了更小的舰岛和更科学的飞行甲板布置,以及可以搭载更多舰载机。因此山东舰不能直接套用辽宁舰的舰载机使用经验,而是需要在训练不断对其摸索和完善,才能完整发挥战斗力。
辽宁舰
考虑到辽宁舰在去年的远海训练中曾进行了高强度的舰载机起降训练,仅2022年12月17日至31日期间,辽宁舰共计进行了320架次舰载战斗机和直升机起降训练——这还只是日本自卫队统计的部分数据。可以乐观地预计,未来山东舰的舰载机出动效率将在此基础更上一个台阶。
专家介绍说,按照规定,包括舰载机飞行员在内的各个岗位都需要按照大纲所规定的训练课目展开训练,层层考核,持证上岗。一旦按规定完成训练、考核,持证上岗,这表示航母上全部舰员都具备了战备训练的“通行证”;与此同时,各岗位在单独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联训,形成整个航母战斗“通行证”。
山东舰
与美国海军的做法类似,航母编队需要在大洋上与其他军兵种合练,才能完整地检测其最终战力。据报道,山东舰去年通过层层考验,如期完成既定作战能力目标,已取得了战备训练的“通行证”,专家认为,这表明山东舰已经具备了远海训练的能力。
总之,中国航母山东舰与美国航母“福特”号最终形成战斗力都只差一步距离。但“福特”号的坎坷服役历程,与山东舰“驶入了快车道”式的高速发展,两者所展现出的差距更是意味深长。